次氯酸鈉消毒發生器以二級非加碘食用鹽和自來水為原料,配置成濃度為3%-5%左右的食鹽水,通過電解制備成次氯酸鈉消毒溶液,本設備產生的次氯酸鈉消毒溶液投加到待消毒處理的飲用水中,經消毒處理后,微生物指標能達到《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》(GB5749-2006)的要求。
次氯酸鈉消毒發生器的消毒原理:
該裝置通過電解3-5%食鹽產生0.8%左右濃度的次氯酸鈉溶液,溶液中次氯酸鈉的水解形成次氯酸,次氯酸再進一步分解形成新生態氧[O],新生態氧具有較強氧化性使菌體和病毒的蛋白質變性,從而使病源微生物致死。次氯酸的氧化作用:次氯酸為很小的中性分子,它能通過擴散到帶負電荷的菌體表面,并通過細胞壁穿透到菌體內部起氧化作用,破壞細菌的磷酸脫氫酶,使糖代謝失衡而致細菌死亡;新生態氧的作用,由次氯酸分解形成新生態氧,將菌體蛋白質氧化;氯化作用,氯通過與細胞膜蛋白質結合,形成氮氯化合物,從而干擾細胞的代謝,較后引起細菌的死亡。
次氯酸鈉消毒發生器的工藝流程說明:
本2000克次氯酸鈉發生器使用軟化水設備將水中鈣鎂離子有效去除,淡水與飽和鹽水(濃度15-20%左右食鹽水)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成3.0%-5.0%的淡鹽水,通過淡水泵和鹽水泵將將飽和鹽水和淡水混合打入電解槽,對電解槽電極正負極加一定電流和電壓,淡鹽水溶液發生電解反應生成0.6-0.8%濃度的次氯酸鈉溶液和氫氣。產生的氫氣要排入安全空間,產生次氯酸鈉溶液通過加藥泵投入待消毒水體中,系統設檢測儀表:鹽度計和流量計、液位計等。